“随着农村覆盖了网络、村村通乡乡通等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对外出的农民工而言,回老家农村发展,也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1月29日,在被问及如何吸引农民工返乡时,省人大代表曾文忠先列举了目前农村能够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生活的有利条件。对于如何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曾文忠认为,首先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便利服务。
“首先可以提供土地、房屋、农具等生产资料的流转服务。”曾文忠告诉记者,我国法律规定了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转包、互换、出租等方式,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可以在乡镇政府设立平台,该平台可以由乡镇政府某一工作人员兼任管理,负责进行土地流转法律、政策宣传,有流转意向的信息公示,流转协商平台,流转合同签订见证等等。同时,也可以让工作人员核查每村组外出务工的情况,收集荒芜的土地、空置的房屋、闲置的农具,形成信息,卫土地、房屋、农具等等流转提供服务。
同时,也应提供、加强农村电子网络技术服务和物流服务。曾文忠建议可以在农村设立电子网络技术服务站等方式,为农村电子网络设施提供维修服务。加强农村物流,通过政策,引导物流公司在发展农村物流,在网络技术的时代下,让每户村民都能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农产品,购买生活所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4亿人从事农业,占总人口的28%。那些发达国家就不同了,美国占1.3%,日韩占5%。可见我国的农业是大而不强,人均效益整体偏低,而美国作为第一大农业出口国,却只有300万农民。
我国的农业商业化程度低,农产品再加工能力弱,不注重品牌化培养,产业化程度也比较低,以至于农民成了贫穷的代名词。早在2017年时,国家就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而想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不过我国传统农民文化程度低,很难转变为职业农民,为此,国家也提出了培养职业农民的培训计划。
职业农民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种,接下来的培养方向主要也是从这3个方向入手。但实际生活中,对职业农民的培训并没有很好展开,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已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里工作,农村大学生毕业后也不愿意回到家乡。
如何才能调动广大农民朋友的积极性,让那些优秀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创业,走上建设乡村的伟大宏图中来呢?
近日,农业农村部对人大四次会议1580号建议答复,其内容是关于如何增强农业吸引力、以提升农民职业身份的荣誉感,对于这个问题,官方给出了4个举措,以吸引农民返乡创业,提升职业农民的荣誉感。
乡村想要发展,人才是重中之重,不然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将很难开展。从发达国家来看,日韩农民多为高中毕业,法国多为高中或大专学历,美国90%农场主高中以上学历。
其实中国人才并不缺,但缺少的是返乡创业的优秀农民工,唯有让那些青年来到乡村,才能带动农村的产业化发展,那么怎么吸引人才返乡呢?
1、创业补助金发放
对返乡创业的青年,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金,每个省份规定各有不同。而对返乡农民工,还会提供创业担保服务,如对个人、微小企业贴息贷款支持,个人20万、小微企业300万贴息补助。同时,对10万元以下的个人贷款,无需担保。从而解决大家的资金问题。
2、搭建平台
对于返乡人员,地方政府将搭建比赛、竞争的平台,让大家展示自己的水平、创意,以吸引资本投资。而目前我国已有1096个农村创业基地以及200个创业示范县,这些都为返乡人员发展提供了平台和信心。
3、推广优秀案例
那些返乡创业成功的案例,可以广泛推广,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吸引优秀人才返乡。同时,还要建立联络机制,吸引本村优秀农民工、大学生,对其劝说,让其返乡创业。
去年,我国就发放了23亿元,旨在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农民,且去年一年培养了65万职业农民。不过中国的高素质农民依旧比较缺乏,预计截至2025年,我国需要500万生产型人才、300万技术操作人才、150万信息化机械化人才、100万销售类人才、50万农业经理、50万大型农场负责人、30万植保营养人才,其人才总缺口超千万。
不过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切不可敷衍了事,培养更多高质量职业农民,这样才能为现代化农业保驾护航。
以往,很多人一提到三农,就定义为贫穷、落后、没前途、没未来,就连老师都激励我们,唯有走出黄土地才能改变命运。正是过去的错误教育导向,让广大农村成了“空心村”,也让农民身份比较尴尬,就算从农业中赚上大钱,说出去也不被人待见。
很多人一想到这些,就算知道农业是个金矿矿,也不愿深入农村,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农民的荣誉感。因此官方表示,接下来会在学生课本中加入三农相关知识,以改变孩子对农业的错误认识。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当前农村最尴尬的问题是农产品质量好,却很难卖出去,只能依靠传统的销售渠道,动不动就会出现积压问题,且因客商压价严重,农民收入低。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那就要扩展销售渠道,而电商是一大途径。这几年,不少农民也成了网红,利用短视频平台将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而接下来要展开电商职业化培训、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利用5G、大数据等解决农产品种植分布不均,避免因盲目跟风导致供大于求,真正解决农业的销路。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举措都能落实下去,真正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职业农民的荣誉感,让更多人返乡建设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