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的定义是什么
第一,什么是人生观?
人生观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根本看法与观点。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友谊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就是毛主席说的:“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第二,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看法。像这种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就是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与心理。
价值观是人一种内心的尺度,价值观通过人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一个人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
人的价值观是由一个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包括人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工作环境等群体对个人价值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其他社会环境也有重要影响。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是随知识的增长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个人价值观一旦确立,具有相对稳定性,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不会轻易改变。
第三,什么是价值观特点?
稳定性 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很难改变。
发展性。 随着人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人的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说价值观不是一成不变的,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传承性。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受家庭的影响最大,而后进入学校受什么样的教育也起决定作用。一个人的经济条件与社会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当然社会环境与父母、老师、朋友的观点与行为的影响,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四,价值观的规律
价值观是因人而异 价值观取决于人生观和世界观。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也不相同,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同,个性差异就是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随环境而变 由于环境的改变、经验的积累、知识的增长,人们的价值观有会发生变化。环境改变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社会地位、社会名誉等,人是环境的产物,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位想什么事是人的正常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