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片满眼青翠的树林,就到了新浜镇文华村的鹿场。眼前这个三面环绿的养殖基地是松江乃至上海规模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也是“鹿倌”陆晨过去六年投入创业激情和心血的地方。
下乡做“鹿倌”
提着一些草料,陆晨走进鹿舍,原本或悠闲踱步、或安然静卧的鹿群热闹起来,几只胆大的梅花鹿围过来,取食陆晨手中的草料。
“原来它们的胆子要更大一些。”陆晨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与鹿为伍,只是如今鹿群规模变大之后,要分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打理业务。提到与鹿群的生疏,陆晨有些遗憾。
梅花鹿是松江久负盛名的“三宝”之一,有关资料显示,梅花鹿在松江生活的历史长达4000余年。如今,松江通过梅花鹿养殖,续写着与这种“古老”生物的缘分。而对于陆晨来说,与梅花鹿结缘,却是一次偶然。
陆晨是松江人,此前一直在城区工作,很少去浦南地区。2016年,结束前一段生意之后,在朋友的引荐下,陆晨来到这个鹿场寻找投资机会。经过多方考察,陆晨认定,有着松江地域特色的梅花鹿养殖产业市场前景广阔。于是,陆晨来到新浜,成为一名“鹿倌”。
“我一开始是门外汉,是从扫鹿棚开始的。”陆晨笑着说,每天和这些“萌物”打交道,摆在陆晨眼前的是一个新世界。新世界有新世界的规则,为了掌握新知识,陆晨选择从扫棚工干起。“要了解它们,就需要每天和它们打交道,时间久了,也就摸清了它们的习性,什么样的状态是饿了,什么样子是病了,都很清楚。”陆晨说。
扫棚之余,陆晨还多次前往东北的梅花鹿之乡,取经梅花鹿养殖技术。东北的梅花鹿繁育、养殖经验传承了几百年,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规范。“那时候就是一家家去看,向每家学习,回来后自己琢磨。”陆晨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年累月的摸索,陆晨如今成为了梅花鹿养殖方面的半个“专家”。
谈起梅花鹿的养殖技术,如今,陆晨已是如数家珍。“要养好鹿,饲料有讲究,冬天用发酵过的饲料,夏天要喂青料,平时要多看,棚舍要清理干净,多消毒。”技术积累为鹿场带来了质的提升,陆晨有些骄傲地介绍:“如今在我们基地,已经形成了一套特色科学养殖技术,母鹿繁活率达95%以上,育成的公鹿单产鲜茸超过2公斤,这在国内同行业领域内都是处于前列的。”
陆晨的鹿场前身是松江区一家以鹿茸为主打产品的老牌制药厂的养殖基地,企业改制后转由私人经营。陆晨坦言,刚开始,鹿场留下来的大部分是产茸能力较弱的老年鹿、淘汰鹿。如今,经过多年经营,这里已经成为存栏290头、外地寄养700多头,产值达到500万元的规模化养殖场,同时组建了集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名为“御茸”的鹿业有限公司。
创业风雨路
和大多数人一样,陆晨的创业之路也经历了一番风雨。刚接手这个鹿场时,鹿老化加上本地市场对鹿产品的接受度不高等原因,经营一度举步维艰。
“要经营好鹿场,除了要做好技术上的功课,还要寻找销售渠道。”陆晨将眼光投向大型药企,但他深知,要满足药企的供货需求,鹿场首先要上规模。为此,陆晨投入了大量资金,通过技术改造,日渐扩大了鹿场的规模。
随着鹿场的发展壮大和市场形势变好,鹿场的经营逐渐上了轨道。陆晨回忆,2019年、2020年,鹿场的年产值均达到500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创业维艰。见到彩虹之前,需要经历风雨。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对于野生动物驯养户来说,更是陷入了生死考验。配合疫情防控要求,鹿场的鹿产品只能暂停经营。
“那时候每天都在等好消息,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希望养殖政策尽早明确。”陆晨期待着好消息到来。在野生动物禁食令颁布之后,养殖户们迎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出台。《目录》属于畜禽养殖的正面清单,列入《目录》,意味着将按照《畜牧法》管理。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技术成熟的梅花鹿被列入正面清单,这也意味着梅花鹿将和其他家禽家畜一样,成为城乡居民重要农产品供给来源之一。
从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到特种家畜养殖单位,陆晨终于等到花开,接下来就是等待畜牧主管部门出台细化管理措施,让基地的经营早日回归正轨。
经历这番阵痛后,陆晨的鹿场迎来新生,更让他欣慰的是,市场形势逐渐好转,鹿场的生意也随之有了更多起色。
鹿产业升级
生意重新回归正轨,陆晨的眼光放得更远。在疫情之前,陆晨就想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养殖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延长产业链。疫情好转的同时,政策东风也来临,让陆晨看到了曙光。通过借助政府现代农业项目援建力量,基地原来寄养在外的梅花鹿得以回归,即将投放在泖港镇曹家浜村新规划建设的新鹿场。
新鹿场能为接下来的鹿产业发展带来什么?陆晨说,新鹿场占地35亩,首先是规模上了新台阶,从原来200多头存栏量增加到1000头左右。其次是现代化和标准化。对此,陆晨感慨,虽然梅花鹿养殖历史长达数百年,但养殖方式仍处于相对粗放的状态,现代化水平不足。而新的鹿场将引进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投喂、自动清扫等功能。
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陆晨介绍,新的鹿场环境开阔,清幽宜人,因此,接下来还将在其中开辟专门的板块,提供农业观光和鹿文化科普等服务。“如今,一期项目已经投入建设,计划6月底投入运营。”陆晨称,接下来,希望能筹建加工区域,从而让产业链更加完善,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作为农产业,如何与当地乡村联合发展,也是陆晨未来要考虑的问题。陆晨称,在老鹿场接收当地人口就业的基础上,新鹿场运营后,还将进一步吸收当地农民就业。“鹿场需要饲料,每年可收购周边农户种植的玉米等农产品作为原料。另外,项目每年生产产生的粪污经过发酵后可以就近还田。”陆晨说,希望在这片热土上发展壮大基地,也希望带动周边的农民一起增收。
■记者 李谆谆 文 岳诚 摄
■文字编辑 薛亮亮 许萍
■栏目责编 树征宇 ■栏目主编 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