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拒亿元收购 专注可燃废气环保处理“定制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随着国家持续推进“双碳战略”,越来越多资本正涌入节能减排与环保生产领域。

“这些年,多家投资机构都向我们抛来了投资橄榄枝。”国内大型工业有机废气处理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永疆科技创始人李雪松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其中一家投资机构打算斥资1亿元收购70%股权,但他考虑了一周时间,最终选择了婉拒。

婉拒亿元收购 专注可燃废气环保处理“定制化”-1

对于错失这个让自己迅速“致富”的机会,李雪松不感到“遗憾”。

“一方面我内心舍不得把企业卖掉,永疆科技就像是我的孩子;另一方面我觉得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领域不适合规模化与标准化生产,而是根据企业差异化的可燃废气排放状况,设计定制化的废气回收转化热能方案。”他直言。

李雪松承认,这种经营策略会令永疆科技一路走来显得比较辛苦,但它也是企业行以致远的基石。记者了解到,当前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领域的头部企业年产值约在1.5亿元,而永疆科技的年产值正处于该阶段,这个“孩子”成长得很好。

如何继续成长,他坦言自己还有众多工作要做,一是持续提升蓄热式氧化炉的技术研发,力争工业有机废气的环保处理效率越来越高;二是进一步提升蓄热式氧化炉的可燃废气回收转化热能效果,若国家相关环保政策在未来持续趋严,企业也无需更换新设备就能满足国家制定的新节能减排要求,很大程度减少他们的设备投资成本;三是继续提升热能回收效果,令企业的投入回报周期不断缩短,就经济效应层面吸引更多企业加大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力度。

“事实上,节能减排是一个漫长征途,众多国家要花费数十年时间才能实现碳中和。因此我们更需为这趟漫长征途保持足够的耐心,认真练好内功,才能行以致远。”李雪松强调说。

创业征途上的“酸甜苦辣”

在创建永疆科技前,李雪松在一家美国知名工业设备制造企业工作。这令他见识到蓄热式氧化炉在回收工业有机废气,并将它们转化成热能的巨大作用。

具体而言,蓄热式氧化炉通过循环处理各类工业可燃废气,将废气处理同时还能回收热能,将这种热能作为代替天然气、柴油或电的一种能源。

婉拒亿元收购 专注可燃废气环保处理“定制化”-2

“2006年前,这个环保技术无疑是相当超前的。我因此萌生一个想法,就是将蓄热式氧化炉技术引入中国,让中国企业也能变废气为宝。”他告诉记者。

2008年永疆科技成立时,李雪松决心根据中国企业实际状况,对蓄热式氧化炉技术进行优化改造,一是针对美国蓄热式氧化炉技术的热能回收不够彻底,他引入热油回收、热风回收、蒸汽回收、热水回收等多项技术提升热能回收效率;二是针对当时中国企业没有对工业有机废气进行“分离”,他通过技术改良,令蓄热式氧化炉可以处理“混合型”工业有机废气,令热能回收量持续增加。

但是,永疆科技的创业征途,并非一帆风顺。

“创业初期,我们给一些企业推介蓄热式氧化炉技术时,他们觉得花费数百万元用于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未必划算。”他坦言。创业的前2年,他仅仅完成了一笔业务,导致企业账面仅一度仅剩数十万元,员工都不知道企业还能否“坚持”。

所幸的是,2010年底一家浙江企业需要采购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设备,令永疆科技开始“走出低谷”,迈入业务发展正轨。

当时李雪松或许还不知道,这家浙江企业的订单背后,是国家相关部门正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与环保生产措施,令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领域从“默默无闻”迅速蜕变为“万众瞩目”。

“2012年后,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领域呈现两大颠覆性变化,一是越来越多企业主动上门询问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方案,二是市场参与者越来越多。”他回忆说。为了抢占市场,众多新企业采取三大措施,一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二是不断压低价格,三是支付方式客户说了算。

当时,李雪松也曾犹豫是否为了抢占市场而采取上述措施,但他很快对自己说“不”。

究其原因,众多比拼价格、比拼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比拼支付方式灵活化的企业在昙花一现后,迅速退出市场。

记者多方了解到,当时有家与永疆科技同期成立的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企业,在2015年退出市场,主要原因是资金链断裂;此外,一家大型环保企业也投入巨额资金涉足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领域,但很快也因资金链断裂“离场”。

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一是标准化生产令可燃废气环保处理设备无法达到客户对热能回收与节能减排的期望值,导致客户利用支付灵活化机制迟迟没有支付设备采购尾款,令这些企业资金压力骤然放大,二是设备报价太低导致企业赔本赚吆喝,令业务模式难以持续。

李雪松向记者坦言,这轮行业波折对自己触动非常大——要在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领域深耕立足,他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完善资金链管理,至今他仍要求客户在他们发货前支付大部分设备采购款,确保企业资金链良性运转,二是站在客户立场,做定制化的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与热能回收解决方案,让工业企业在促进节能减排同时看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们主要靠口碑与定制化服务能力,支撑着永疆科技持续稳步发展。”他感慨说,在这个过程,他深刻意识到“坚持”与“认真”的重要性,在业务层面,随着企业的工业可燃废气排放与环保处理需求日益差异化,永疆科技要延续定制化服务理念,靠的就是一份“坚持”;在服务层面,随着各类环保技术的迭代升级,永疆科技意识到不能仅仅依靠蓄热式氧化炉“环保处理”所有的工业有机废气,必须认真研发其他新环保技术,从而实现技术端的“强强联手”。

记者获悉,受制于工业有机废气排放的特点,当前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领域的头部企业年产值约在1.5亿元。2015年前,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企业,已经算是这个领域规模较大企业,约有60家;随着近年国家持续推进环保措施令部分企业采取激进的经营策略并加快行业优胜劣汰进程,如今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约在40-50家。其中,具有焚烧技术(RTO、TO等)、催化燃烧技术(RCO、CO)、吸附回收技术、吸附浓缩技术的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企业已经成长为这个行业的“主力军”,但具有显著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尚未出现,包括永疆科技等行业大型企业(年产值约在1.5亿元)正在处于齐头并进的快速发展阶段。

婉拒资本“橄榄枝”背后

对李雪松而言,15年的创业历程,也是持续抵御资本诱惑的征途。

尤其在近年国家积极推进“双碳”战略的驱动下,众多创投资本纷纷向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企业抛出投资橄榄枝。

“有些投资机构也找到我,希望投资永疆科技并助力企业尽早IPO;甚至一家投资机构计划斥资1亿元收购70%股权。”李雪松告诉记者。当时他一度很开心,感觉自己一下子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在反复辗转思考了一周时间后,他选择了婉拒。究其原因,一是他舍不得“卖掉”永疆科技,二是投资机构构思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发展宏图,未必适合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领域。

“尤其在经历此前行业波折后,我日益感受到企业走得稳,比走得快更重要。”他向记者强调说。

此外,全球知名钢琴品牌——斯坦威的发展历程也对李雪松有着较大影响。这家一度决心通过手工打造全球最高品质钢琴的企业在1990年代后完成上市后,因业绩增长压力而提进规模化生产,导致钢琴品质下滑,最终在2000年前后黯然退市。

婉拒亿元收购 专注可燃废气环保处理“定制化”-3

“这让我意识到,若我们要抱着匠心精神打造百年永疆,就需要减少来自资本的影响力。”他直言。如今他也会问自己——自己的创业初心是什么?是为了快速塑造一家资本市场的明星企业,还是为了打造一家百年企业?

“每次我会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后者,就要一如既往、认认真真地坚持到底。”他告诉记者。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觉得自己还有众多需要完成的任务——目前,永疆科技正计划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正式拓展东南亚市场。

“如今,东南亚国家的医药、化工等行业都存在旺盛的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需求,我们可以凭借多年服务经验与技术研发应用成果,帮助他们尽早达到热能回收与节能减排目标。”李雪松直言。在他看来,向全球输出中国工业有机废气环保处理技术成果,同样是永疆科技打造百年企业的必经之路。(策划:陈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