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都县兴龙镇,有这样一位“持之以恒、砥砺前行”的新农人,创业路上的挫折和困难并没有让他停下脚步,他在创业路上不断学习、直面挫折,最终,他发展起了112亩的水产养殖和300多亩的林下种植,同时他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造福家乡,他就是兴龙镇新农人黄国福。
不畏失败 从头再来
黄国福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情怀。黄国福从学校毕业后就到重庆打工,2012年,回到老家兴龙镇返乡创业。
“当时养猪的行情比较好,我就开始养猪,但是自己并没有技术,亏得一塌糊涂。”黄国福说。
创业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初次创业的黄国福并没有因为养猪的失败而放弃。在2014年,杨国福开始转行修建水产养殖场,可由于中途合伙人撤资,黄国福债台高筑,情况十分困难。
当时的黄国福水产养殖场修起来了,鱼也养上了,但是没有资金,黄国福就只能种草来喂鱼,每年把鱼卖了可以还一部分债。
眼看着情况好了起来,可是天不如人愿。2018年3月份,黄国福建在鱼塘边的板房由于电线短路起火,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余元。当时黄国福也拿不出钱再来修理房屋,为了照看鱼塘,每天只能睡在车里。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年6月,一场无情的洪水冲毁了鱼塘,眼看着就要变现的60万元鱼全被冲跑。
“当时心里的痛苦只有我自己才知道,精神上也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消沉一段时间后,我暗自告诫自己不能这样放弃。”黄国福说,下定决心后,自己卖掉了房子,找遍亲戚朋友借钱,把鱼塘重新修建了起来。
因为资金不足,黄国福只好找一家饲料厂合作,厂家可以预支饲料,但条件是黄国福以高出市场每吨500元的价格购买饲料,把鱼卖了再支付饲料钱,就这样埋头苦干了几年,现在鱼塘养殖业才慢慢走上了正轨。
经历了这些困难和挫折,黄国福发展农业的心越来越坚定,“持之以恒、砥砺前行”也成了黄国福的座右铭。
迎来转折 发展产业
转折发生在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国福被推荐去湖北南桥全国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学习。
第一次参加这样大规模的培训,黄国福收获很大,培训回来后,黄国福立刻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开始打造山上有果、水中有鱼的新模式,并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南瓜和榨菜。那一年,榨菜和鱼的行情较好,黄国福也因此盈利200多万元,也就是在这一年,黄国福才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我认真调研了丰都的水产养殖行业,大部分传统养殖户都面临亏损,我利用自己在西南大学培训时所学的技术,发展特种养殖,从广东引进了一批优质鳜鱼进行饲养。”黄国福说。
鳜鱼,俗称桂鱼、桂花鱼,是我国特有的淡水珍品和席上佳肴,其肉嫩、刺少、味美、营养丰富。
“鳜鱼的养殖分为传统养殖和饲料养殖。传统养殖投喂饵料鱼或冰鲜饵料鱼,生产成本高、饵料鱼携带寄生虫或病毒、冰鲜鱼保鲜不当易造成脂肪氧化酸败和蛋白质腐败,导致疾病高发和养殖亏损,成为产业的痛点和堵点。”黄国福说。
黄国福通过在广东的学习,还有西南大学罗莉教授的耐心指导,目前他饲养的鳜鱼已经由活饵转变成了饲料喂养。并且,鳜鱼的饲料投放也是个技术活,量多了会导致鳜鱼生病,量少了,则会导致鳜鱼饥饿而吃同类。因为这种鱼体质弱,病虫害较多,平常还要喂黄连、黄芩等中药。一有时间,黄国福就到鳜鱼池里测水温、溶氧,池塘边随时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目前,在西南大学的技术指导下,黄国福示范饲料鳜养殖3万尾(网箱养殖、高位池养殖+池塘养殖模式),年产值预计60万~100万,效益30万元左右。
勇担责任 造福家乡
回顾过去,创业的道路虽然漫长而艰辛,但通过黄国福的坚持和努力,取得了今天的成就,黄国福倍感自豪。在生活一步步走向正轨的同时,黄国福也没有忘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
“现在,我们这个产业每年都会为当地村民提供500余人次的就业岗位,带动周边180余户村民共同致富,我们合作社每年都会向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会和爱心食堂捐款捐物,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黄国福说。
今年,兴龙镇先锋村、黎明社区等不少南瓜滞销。黄国福了解情况后,为了帮助解决滞销的南瓜,从各村、社区购买了150吨南瓜,用作草鱼、鲫鱼等鱼的饲料,村民们都对他赞赏有加。
“在兴龙镇党委政府‘香甜经济’支柱产业的正确思路指导下,我们正在朝着生态化、景观化、休闲化三观一体的方向发展。我将抓住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努力把我们的基地打造成为咱们兴龙镇的后花园。”黄国福说,“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希望更多的人能回到家乡,为村振乡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陈芷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