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到来。对于全国1076万高校毕业生来说,正在经历的,是一个比往年都要艰难的夏天。这个庞大的团队,也成为疫情蝴蝶效应里的一环。稳就业,年轻人重中之重。无论你是谁,来自哪所院校,无论是“宇宙尽头的考公”,还是史无前例的考研,灵活就业,当你成为“1076万+”分之一,就业便不再是一个人的故事。
当互联网大厂和公务员成了宇宙的尽头,仍有一群毕业生“不走寻常路”。秦剑毫便是其中之一,但不同于传统的成功学样本,他从一开始的风华正茂,渐渐走入迷茫期。
创业之初,他创立的自媒体账号不费力气便获得了上百万点赞,而今,新赛道上的竞争压力也不断显现。在拼才华、拼资本、拼人脉的创业圈,普通学历、普通家境的他,以无名之辈的身份探索更多未知。
在风口一夜爆红
“最初只是想做一个账号来增加实践经历,顺便丰富简历。”秦剑毫说,。“但这次成功让我有了创业的底气。”
秦建豪于2021年毕业于西南地区某一本高校,2018年,他与同学一起顺着短视频发展的大趋势开通了自媒体账号“毛毛和小胜”。2019年3月8号,该账号发布了视频《今天室友去上课了,但依然被记迟到》:宿舍里,主角毛毛因为老师点名帮小胜答到,自己失去了的机会,回到寝室对着小胜“无能狂怒”。
滑稽而无厘头的校园故事,每个学生都住过的集体宿舍,每个人都有过的点名经历......熟悉的场景与情节出其不意地引起了观众们的强烈共鸣。当天,这条视频竟然登上微博热搜榜,播放量达到4千万,点赞量突破100万。
其后一段时间,秦剑毫的名字和“上热搜”三个字紧紧联系在一起,并在校园内风传。同时,他也成为彼时抖音第一个做校园搞笑短视频的人。他尝试借此接商务广告,尽管利润微薄,但顺势踏上创业之路。
“这大概也是一种运气。”谈及视频突然爆红的原因,秦剑毫认为,除去团队持续的努力,还有平台对于新型创作者的流量扶持。“之前的火的视频主要是技术流,把搞笑段子拍成视频就正好成为了当下的新领域。”秦剑毫说。
“创业需要抓住风口,时运也是创业成功的一大影响因素。”北京某985高校教授表示,“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各类平台会对入驻者进行大量的流量扶持,同时,还会给予各类创作补贴,这些都是风口期的一大红利,在这一时期,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创业成本。”。
秦剑毫开始创作短视频的2018年,不少微信公众号、微博大V纷纷发文引导大学生利用短视频创作实现经济独立,《头部短视频主播月收入十几万到几十万》等新闻比比皆是,代古拉K、费启鸣等初代校园短视频网红的崛起也吸引着大学生们踏入短视频领域。
高速发展的态势下,创作者数量乘着红利期爆发式增长,根据《2018年度kol红人行业白皮书》,短视频领域的用户规模保持着每月8.8%的增幅。
钱从哪来
一次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次失落。大火的那条视频之前,“毛毛和小胜”发布的第一条视频,播放量仅几百,收效甚微,而后发布的几条视频,点赞也不过几百。
有了大火的视频之后,想要持续火爆却不容易。“在平台发布视频后有一个‘上热门’选项,相当于花钱买播放量。不花钱投放的话视频爆火的几率非常低。”秦剑毫介绍,“要推广,才有播放量,有播放量,才能接广告。”
“一将功成万骨枯。”上述教授表示,“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媒体创业好,其实是因为幸存者偏差。自媒体创业需要大量的投入,还需要资金支持,需要通过投放获得阅读和打赏。”
据卡思数据发布信息,2021年一共有775家创业公司关闭,其中,烧钱是一大主因,涉及因此倒闭的公司达到436家。
要想走上创业道路,必须先解决资金问题。2018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充分发挥创业投资支持创新创业作用,拓宽创新创业直接融资渠道,完善创新创业差异化金融支持政策。
“创新创业绝不只是高校内部的事情,我们要营造一个科技界、产业界、社会各行各业,包括金融、投资等等各行业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曾表示。
国务院政策支持的大方向下,大多数大学生创业者从各地的具体落实中找到了资金来源。
秦剑毫介绍,除了师兄和前辈的助力资金外,他曾多次申报大学生创业扶持项目。其中,就包括由重庆市教委主办的“优创优帮”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秦剑毫表示,通过此类政策支持,他共获得资金支持近10万元。
2017-年至2020年,该计划已成功举办了四期,1600个项目万余学生参与,累计帮扶项目120个,发放项目扶持资金240万元。
如今,对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仍在稳步发力。如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将高校毕业生个人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20万元;对高校毕业生设立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300万元。
从创业到全职创业
借着短视频账号的成功,2020年,秦剑毫创立了文化传媒公司,并正式踏入市场,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一方面,竞争对手众多。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通过对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的创业数据与全国高校学生学籍学历数据比对,2015届-—2020届毕业生中共有创业大学生54.1万,其中毕业生44.4万、,在校生9.7万。
另一方面,市场认知也是令创业者焦虑的原因之一。“进入市场之后,除了资金压力之外,创业大学生面临的对手可能是成熟的市场化机构和市场化团队。”上述市教授表示,“此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创业者对市场的认知和理解。”
对此,秦剑毫表示,在创业这几年里,最痛苦的就是建立市场认知的时候。“跟客户谈合作时,才发现自己曾经努力做出来的东西几乎毫无意义。”他介绍,“校园内注重传播价值,而市场则关注商业价值。”
距离毕业还有一年之际,对创业的认知空白、同学就业造成的羊群效应都在影响着他的抉择。
“以学生的身份兼职创业是有退路的,成功自不必说,失败了,也是一次实践经历,而全职创业则完全不同。”上述教授表示,“全职创业者需要考虑机会成本的问题,要考虑创业的时间用来就业是否会有更好的结果;要了解市场,回避想当然的市场需求,辨别真需求、假需求、伪需求;还需要避免用学生会的机制进行团队管理。”
出于这些原因,秦剑毫身边的不少创业者改道,选择放弃已经立项的创业项目,秉持着传统的成功观转而选择考研、考公或在世界500强的大厂就业。曾经,仅同一学院申请创业立项的团队就有三四个,如今,仍在创业的人只剩下他一个。
但决意创业后,秦剑建毫豪迎来了不错的开端。第一单,他的收入超过了10万元,作为一个普通大学生,这个数额已然亮眼。而今,秦剑毫建豪正在转型深耕医疗行业,公司的收入与支出也日趋稳定。
和秦剑毫建豪同路的人也不少,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便是写照。据了解,报名参加首届大赛的人数为20万,之后,报名人数呈二三倍的迅速增长,正在进行的第八届比赛,自4月8日启动以来已有1210万名学生报名参赛。
原文:对话“1076万+”,我在2022就业了|创业四年,从风云人物到无名之辈
来源: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实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