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烽火台的作用是什么?

长城是世界上规模最为浩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她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见证了太多的民族纷争和朝代更迭。据古代文献记载:烽火台的建筑早于长城,自长城出现之后便与长城紧密连成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长城烽火台的作用是什么?

烽火台又被称作烽燧、烽堠、墩台、烟墩等,是我国古代瞭望敌情,利用烟、火等快速传递军事情报的军事防御设施。烽火台大多修筑在军事要塞长城之外的高山之巅或平川地势较高的交通要道之上,以便能够尽可能俯瞰重要的交通要塞。烽火台往往是一系列的墩台,每隔一定距离,就筑起一座,绵延不断;而且站在其中任何一座烽火台上,既能举目遥望前边一座,也能回顾后面一座,构成一个传递军事情报的“信息网络”。

长城烽火台的作用是什么?-1

 

烽火台一般是独立的建筑,是因地制宜建造的,有用夯土打筑的、有用石块垒砌的、有用砖石砌筑的,也有里面夯土外面用砖包砌的。烽火台的形状因年代、地区不同而不同,大体为方形、圆形两种。

长城烽火台的作用是什么?-1

 

2700多年前的“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的故事,就是一个利用烽火台向各地诸侯传递消息的例证。据《史记》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烽火台很早就作为重要的军事预警和防御设施被广泛应用于边境。

长城烽火台的作用是什么?-1

 

自秦汉以后,烽火台就与长城密切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构成了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城沿线的烽火台,有的在边墙以外,向远处延伸;有的在边墙以内,与关隘、镇所相连;还有的在长城两侧,紧靠城墙。早期的烽火台,还与王朝都城联系,以便尽快向朝廷报警。

长城烽火台的作用是什么?-1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其作品《春望》之中也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这也是边境烽火制度的真实写照。明代的长城防御体系自然也沿用了烽火台传递边境军事信息的这一做法。据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所著的《练兵实纪》中记载“大约相去一二里,梆墩相闻为一墩……蓟镇边墙延袤二千里,不过三个时辰可遍”。由此可见烽火传递信号之快,在古代足以决定一场战役的成败,及至敌人临近,长城守军则早已做好了御敌准备。

长城烽火台的作用是什么?-1

 

从西周至汉、唐,再到明代,我国烽燧制度不断发展完善。长城出现以后,烽燧制度便与长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了军事报警的防御体系,并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城烽火台的作用是什么?-1

 

八达岭长城外的南北山坡山,各有一座烽火台。据明王士翘《西關志居庸卷》之二【墩臺】记载:昌镇居庸路八达岭關“北門鎖鑰”關門之外,东、西两侧不太高但险峻山头之上各有一座墩台。“八逹嶺東山墩,衝要。離關二十五里,夜不收二名。西山墩,衝要。離關二十五里,夜不收二名。现国家长城遗产网将其标注为“烽火台”或“烽堠”,关于这两座墩臺到底是“烽火台”还是“护城墩”仍有待进一步考察。

长城烽火台的作用是什么?-1

 

文字:北京延庆明代长城研究

北京长城历史与文化

图片:陆军、网络

编辑:周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