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花店都在讨论,感觉今年的节日对花店营业额的影响不是特别大,特别是在经历了今年七夕之后,鲜花行业从业者对整个市场态度有所转变,不少从业者在私下表示感到失望,甚至有转型或闭店的打算,也有人愿意坚持,抑或者寻求转型之路,但又不知路在何方。
“原本热闹、爆单的节日市场,为什么突然爆冷”,“看上去逐年增长的市场,为什么销量不如去年”,任何市场从宏观的经济学角度来看,任何行业和市场都不是恒定不变。
“赌节”红利不再,关注日常销量和节日销量同样重要
很多花店过度的相信“节日的红利”流量,行业从业者一度将鲜花节日称为“赌节”。今年的七夕,“价格低靡、销量折半、库存过剩”的哀叹在一个又一个鲜花群里冒出来,大部分从业者在节前满怀期待,节后唉声叹气,从以往一本万利到如今的滑铁卢,花店业者似乎应当冷静下来,仔细思考这番“冷遇”背后透露出的信号与线索。
从相关数据来看,线上营业如火如荼,线下门店却鲜有问津,“线上对实体产生冲击”已然成为业者共识。近年来,终端消费的鲜花需求不断扩增,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线上平台对鲜花产业布局也日臻完善,传统花店对周边影响力下滑,市场份额逐年萎缩,尤其在疫情期间,外卖平台能力显现,实体从业者压力则与日俱增。
当下的消费客群从70、80后为主的时代转变为90、00后为主。新生代客群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对于网络更为亲近。这一点从天猫、京东、拼多多,乃至正在布局线下的抖音都能看到这一转变,线上购物已然成为大多数年轻客群的首选。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时代所带来的,除了便捷之外,还有产业以及利润的透明度,由此引发的价格战大多无法避免,尤其是拥有渠道、资源以及客群流量的群体。
此外,人们对于经济的紧张感逐步提升,鲜花既非生活必需品,也非绝对的节日必备,餐饮、服装等领域都在吞噬节日市场。而盒马生鲜、山姆会员店等连锁品牌的入局,无疑加速了零售市场的竞争,背靠强大的数据库与流量池,新入局者似乎更具优势。抛开团购的低价运营不谈,与商家逐利心态相同,消费者也不再执着于精致的美好,“在过去,鲜花是锦上添花,如今,消费者更愿意花小钱办大事”。
节日市场进入疲软期,日常鲜花消费崛起
2022年,可以说是鲜花直播元年,受到疫情等多方面的影响,鲜花行业和直播行业成功接轨,鲜花消费行为和习惯也发生改变,相较于激烈的冲动型消费,日常鲜花的感性消费在不断增长。
与其坚持“节日消费”,不如换个角度看这个行业。经过多年的调整与转变,我国花卉消费正在向日常消费、周年消费转变。花卉消费模式也从单一化、从众化向个性化、多样化转变,花卉消费场景更为丰富,家居生活消费比例不断增加。随着物流快速发展,花卉消费方式更为直接、便捷,花店业者或许应该重新审视市场动向,从押宝式的运营模式转向日常消费的合理引导,以稳定的、平缓的方式对花店业务进行过渡升级。
日常的运营中,将押宝式的运营模式转化为注重打造产品、用户体验、渠道等长线运营模式,毕竟风口和运气不常有,最后能成为行业常胜将军的必定是有实力的花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