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怎么创业最能赚钱?谈一谈零零后创业故事

  休学两年创业、先后研发出上百种色彩各异的墨水,拥有22项国家级专利,销售额累计达1000多万元——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大四学生余昊源最近带着这张亮眼的“创业成绩单”回到了校园、继续学业。

图片[1]-00后怎么创业最能赚钱?谈一谈零零后创业故事-赚在家创业号

  很多人好奇,键盘和触屏如今正逐渐替代手写,似乎已经“过气”的普通墨水,为何到了这位95后大学生的手里,竟然“逆袭”,一举吸引50多万“00后”粉丝?

  余昊源的回答很简单:刮起“中国风”的文创墨水,带来了与众不同的书写体验。他研发的彩色墨水,不仅颜值高,且每一种墨水都有“故事”:指代一个独特意象,或“复刻”古诗词,或来自历史长河中某个特定的场景。充满创意的墨水,让更多人在写字的时候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收获书写带来的乐趣和“治愈感”。

  彩墨内有乾坤:不仅“高颜值”,还可以喝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里如此描绘波光月影。而在余昊源研发的彩色墨水中,就有一款墨水名为“沉璧”,能让书写者在白纸上或写或画出青蓝渐变的夜色,且不时泛起波光粼粼。

  以主打“中国风”一炮而红,彩墨不仅色彩丰富、书写顺滑,带来视觉享受,更有趣的是,彩墨闻起来也芳香馥郁,甚至可以喝。在去年的进博会上,余昊源研发的“六色诗词香水”墨水就赢得了众多文创企业的青睐。

  总计拥有22项国家级专利,看似普通的墨水实则内有乾坤,“高颜值”来自扎实的技术创新。

  乍一看,明明是一种颜色的墨水,可落于纸面时,却能一笔写出两种色彩。谈及彩墨的精妙,余昊源告诉记者,要令墨水具有色彩渐变、金属光泽以及良好的水溶性,不仅要钻研墨水制作工艺,同时还要自主研发彩墨专用的书写纸制备工艺、方便吸墨的滴瓶,包括能将彩墨的性能发挥到最佳状态的钢笔都是专用的,依靠自主设计、研发。

  “我从小就很喜欢化学,家里是开工厂的,也懂一点生产。”2015年,余昊源考入上海理工大学后,依然保持着自己对于墨水的小爱好,于是创立了“星墨”社团。从最初在寝室里自己“折腾”,到后来寻找化学系老师合作,余昊源一直专注于用技术创新升级墨水,以及配合书写的纸笔等工具,由此为墨水附加金属光泽、层析、浓淡渐变、氧化渐变、闪粉与香气等六种不同的“属性”,赋予书写全新的乐趣。

  目前,余昊源已和上海理工大学化学系理科实验中心签订了研发协议,还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高校实验室合作,已先后开发研制出几千种配方。

  “除了创造彩墨独有的视觉、嗅觉和书写的体验,我希望用新兴的技术,持续开发新的产品。”接受采访时余昊源透露,最近研发了多款拥有汽水、奶茶、咖啡等香气和质地的墨水,同时,他和团队也已开始开发“千色计划”,即研制1000种不同颜色、气味和质感的墨水,并为每个客户提供专属定制款。

  95后团队,想做最懂00后的文创

  好看又好闻的彩墨,消费主力军是?00后!可以说,正是“手账”文化在这代人中的流行,为小小的墨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所谓“手帐”,即在记事本上用文字、贴纸、手绘等形式记录心情。在余昊源看来,正是“手账”文化助燃了一波传统文具的创新,也帮助他研发的彩墨迅速赢得了市场。

飘着奶茶、汽水、咖啡味的墨水,主打00后市场!上理工一学生休学两年创业,销售额已破千万

  “我们的客户集中在00后这个群体。作为同龄人,我基于对他们喜好的了解,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得了很多关于彩墨的研发灵感。”余昊源最早推出的彩墨产品“沉璧”,就来自于中学时代抄写古诗词的经历。果然,一经推出就大获好评。

  “我们这支95后团队,想做最懂00后的文创。”从走红的国风墨水中获得启迪,余昊源觉得,从品牌的未来发展看,路径十分清晰:提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建立人与自然间的情感连接,得到更多“玩家”的认可。

  之所以把消费者定位为“玩家”,余昊源自有道理:书写不仅是一种表达,而且可以很好玩。比如,他发现:不少没有接受过绘画训练,零基础起步的年轻人,非常渴望在自己的手账本上配上精美的插图,玩出新花样。因此,他新近研发了一种印刷覆盖工艺,让无绘画基础的消费者也可在卡片纸上轻松创作精美的水彩图案。

  抓住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叉点,创业项目备受关注

  “从年轻人的视角出发,发掘同龄人的兴趣和需求,一举抓住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交叉点,确实非常有吸引力。”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副院长徐琳,从一开始就很看好余昊源的创业想法。在她看来,这个创业项目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抓住了两个关键点:其一,流淌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的文化自信,使得他们发自内心地喜爱、推崇中国传统文化。其二,手写的文字比千篇一律的印刷品更有生命力,在记录和传承的过程中,文化的魅力更加彰显。

  正是在她的帮助下,余昊源在创业初期就得到了学校场地、资金以及创业政策指导等一系列支持。

  2015年入学的余昊源,一度休学两年专心创业,今年才大四毕业。“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每发现一个有想法、想创新的学生,我们都会鼓励他们多尝试,给予他们自由生长的土壤。”徐琳告诉记者,像余昊源这样在大学在读期间就萌发创业想法并付诸行动的学生每年都会冒出一些。由此谈及高校创业教育,她说,“目标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去创业,而是重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从创业生态看,多样的学科设置和多元的成才模式,每年不断革新的各项扶持政策,都有助于创意点子落地、生根发芽。”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