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学什么?智能机器人课程学什么

  人工智能课程进入中小学已成必然。这学期,人工智能课程如期落地我校。

图片[1]-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学什么?智能机器人课程学什么-赚在家创业号

  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开什么?怎么开?业内一直争论不休、观点不一。所幸在区域统一课程内容、统一教材和器材配备的前提下,我们只需要考虑如何开好这门课。

  等风来……

  No.01 用心准备事半功倍

  人工智能虽然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而是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包括视觉识别、语音识别、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机器学习等。对中小学生而言,很难、也无需理解如此复杂、深奥的知识,而是倾向于感知、体验。这样,就需要一个能直观反映学习效果的载体,让学习者获得“所见即所得”的学习体验;学习者亲历“造物”和“赋能”的过程,获得人工智能应用于生活场景的实践体验。“搭建+编程”或许是目前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较为普遍的路径。

  搭建所用的积木零件繁杂琐碎,对于四十多人的班级、多班混用的现状,课堂管理存在很多隐患。与其仓促开课,不如未雨绸缪。

  课时安排。根据我校师资情况,我们在三至五年级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其中,四、五年级和信息技术课连排,同一名教师任课,教师自行安排每周授课内容,实现一周内信息技术或人工智能两课时无缝衔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空间器材。学校在这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在保证教室空间充足的前提下增加一个小空间的器材室,用于放置竞赛类器材和场地等设施,也可为教师课间休息提供场所。

  宽敞的空间

  工作台是重要的学习设施。说实话,六面桌是最不适合公立学校大班化教学的设计,其弊端不再赘述。我们根据教室大小,定制12个长方形工作台,沿用信息技术课分组方式,即每组3-4人,4人组再拆分成2人一小组,在工作台同侧合作学习;台面足够大,器材、平板电脑、工作区空间充分;工作台结构简单,台面原木色,避免器材跌落、混淆、漏装等问题。

  整洁的操作台

  为方便管理和取用,我们将平板电脑、器材箱进行统一编号,每节课、每个小组使用固定编号的设备,上课按序取用、下课按序放回。

  课堂组织。好的课堂秩序一定要遵循“规则前置”原则。上课之前,先跟学生说清楚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一些特别的规则。人工智能课上,很容易出现因为争用设备、争抢器材等问题出现不必要的问题,于是,我编制如下规则儿歌,学生操作之前先学习;另外,对台面管理、器材拼拆常用拼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这样,基本上避免了课堂上因为设备、器材使用方面引起的混乱。

  小学人工智能教学手记(一)规则前置

  学习方式。该课程的实施基本上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第一节课必做的工作是让学生讨论“怎样合作更有效率?”师生共同总结形成“目标一致、合理分工、互学互问、倾听他人、沟通协商”等合作规范。

  经过上述准备工作,开课后,虽然学生因为难以抑制的兴奋声音有些大,但原本最担心的器材使用和管理秩序井然。

  合作愉快

  No.02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统一配置的课程内容是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适用不同年级的积木套件和编程软件各不相同。开课第一年,对于所有年级而言均可视为该课程体系的起始年级,可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课程都是可行的。

  小学阶段人工智能课程的目标可以确定为: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感受人、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体会人工智能如何进行“感知”、如何“思考”、如何“执行”;产生探究人工智能概念、工作方式的兴趣。

  在这样的目标指引下,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不是如何操作课程配套的或其它同类公司的不同产品,而是充分挖掘这些产品的教育属性,让不同的产品成为学生探究人工智能原理和应用的工具和载体。

  搭建产品的过程主要学习运用板、块、梁、销、轴、套、卡扣等基本构件进行组合搭建。融合多学科知识,启发学生完成建筑、家具、工具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搭建;渗透对称、平衡、重心、稳定性、艺术审美等规则和原理。

  自由创造

  编程的过程中主要学习如何设计算法。启发学生运用出声思维法,根据项目需求描述问题解决思路;借助图示的方式将自然语言描述的算法可视化呈现;根据编程平台的特点合理运用三种程序结构实现算法。这个过程重在计算思维的培养,相对弱化适应不同平台的逻辑表达。

  这门课大多是信息技术教师兼任,为适应新课程,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熟悉课程内容、提升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持续更新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的转变。

  熟悉器材

  拼拆练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