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大竹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舞台上,“半边天”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一大批大竹巾帼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开创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越挫越勇
“她”自创套种新模式趟出“致富路”
3月6日,走进四川大竹石河镇三杰养殖专业合作社,一眼望去,30多个种植大棚引入眼帘。羊肚菌、平菇、草莓、西瓜等各类产品随季节的更替轮番从这里奔向市场。种植基地的“女主人”黄先祝正在通过网络直播,销售自家种植羊肚菌。
2015年,黄先祝和丈夫李忠杰带着务工攒下的几十万元回到大竹县石河镇,开启了返乡创业之路——养蛇、养鱼、养鸭。由于没经验、缺技术,加之对市场前景了解不够,两年下来,黄先祝不仅没赚到钱,反倒让几年幸幸苦苦攒下的钱打了”水漂”。
黄先祝夫妇和他们创立的三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但生性要强的黄先祝并没有因此灰心,反而更加激励起了她的斗志。2017年做市场调查时,她发现羊肚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食药两用优质食用菌,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大竹县是‘中国香椿第一县’,能不能依托香椿产业优势在‘羊肚菌’这个产业上做点文章?”。这一琢磨,黄先祝创新发展出了“香椿树下套种羊肚菌”新模式。
“经过多次试种实验,记录羊肚菌的生长情况及生长环境,我们把废弃的香椿树枝条粉碎作为羊肚菌、平茹基料、生长营养包主料,产品承载了香椿树香味,口感更纯、品质更佳。”2020年黄先祝的《香椿树下致富路》作品荣获第四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达州选拔赛暨达州市第三届"邮储杯"创业创新大赛大竹赛区优胜奖、达州市决赛优胜奖, “椿杰”羊肚菌一炮而红,目前正申请专利。同时,合作社充分利用羊肚菌平菇废料作有机肥种植有机草莓、西瓜、蔬菜等,利用土地轮换种植,节约土地、降低成本,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达到一地多收的效果。
模式的创新,让黄先祝的事业发展进入“加速度”。2017至2021年,黄先祝夫妇的三杰养殖专业合作社总投入约300万元,建立了赵家镇、石河镇两个种植基地,发展大棚种植及香椿树下套种羊肚菌200余亩,总产值达到300余万,带动农户45户,其中已脱贫户8户,退役军人5人,人均增收超4500元。
从“能人”到“村官”
“她”成为农村致富“领头雁”
黄进是高穴镇官家村土生土长的农民,上世纪90年代,她和丈夫杨加荣随着打工大潮涌向南方务工。2000年,夫妻俩怀揣多年积蓄和返乡创业的梦想回到家乡,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们接受了县蚕桑技术站的培训,开始养蚕。从最初的每季养几张开始,到现在每季可养15张,全年养蚕70余张,从最初全年收入几千元,到如今年收入数万元,黄进家走上了致富道路,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黄进与丈夫杨家荣一起采摘桑叶
“以前在外打工,照顾不了家人,心里老是不踏实。”黄进说,“这些年,在家养蚕,每年不比打工挣得少。既挣了钱,又顾了家。如今,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里和乡上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给予极大的帮助与扶持,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了。”
回引、培养在外务工的优秀农民工,把他们凝聚在党组织周围是大竹县一以贯之的“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思路。由于致富有方,思想觉悟高,个人能力强,2010年黄进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2013年当选为官家村主任。
从“能人”成为“村官”,这极大的鼓舞了黄进创业养蚕的积极性,同时,也给她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在夫妻俩的带动下,全村10多户村民跟着他们一起养蚕,他们无偿为村民提供养殖技术,帮助村民解决养殖中遇到的一切难题,当地村民对黄进夫妻无不交口称赞。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如今,黄进家已有标准蚕桑基地一个,最大容量每季可养蚕20多张;流转种植桑树面积达40多亩,按照每年可养五季计算,每季收入2万余元,全年收入可突破10万元。到了忙季,黄进家每天有10多位临近村民前来务工,每人每年能增收上千元。
黄进夫妇养殖的蚕
“一路走来,党委政府对我们提供了许多帮助:蚕桑技术推广站经常为我们家送来化肥;村里在2016年还硬化了通往蚕桑养殖基地的道路;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还经常到我家宣传政策、传授技术、出谋划策,有效地增强了我们蚕桑养殖信心。”黄进介绍道。下一步,她将向更大的规模蚕桑养殖迈进,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蚕桑殖致富之路。
“近年来,大竹县在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进程中,注重培养‘巾帼力量’,引导‘她创业’,挖掘和培养了以黄先祝、黄进、陈丽双等为代表了一批妇女创业典型,在全县范围内初步形成了‘返乡创业妇女扛起半边天’的好氛围,同时也让竹乡巾帼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大放光彩。”大竹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邓尚明说。(文:程一凡 黄胜 图:李相芬 吴华)